投资者最常犯的五个错误
下文列举许多投资者常犯的五个错误,以及如何避免犯错的一些建议。
-
- 厌恶损失 – 有研究指出,蒙受损失比赚取收益的感受强两倍,但厌恶损失其实会妨碍投资者承担适当的风险。
在市场经过调整后,厌恶损失的倾向更加明显。在市场下跌时,许多投资者寻求安全感,因此而产生的重要后果是无法赚取所需的回报来实现其长期投资目标。通常,正确的应对方法是重新调整投资组合,但这对厌恶损失的投资者而言违反常理。
克服这种心态的一种方式是预先制定重新调整投资组合的计划。另一种方式是从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 过分自信 – 老司机常会自恃技术不凡,管理层容易在进行并购时多付溢价,而投资者则常常会过度交易而忽视多元化投资,即使是专业财富经理人也易于过分自信。
- 一项以富有经验的投资委员会为对象的调查发现,8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10人当中更有2人认为他们属于前10%之列。
- 主动管理型基金通常未能跟上指数基金的步伐。
- 由于交易活动和择时操作,多元行业基金的回报经风险调整后通常低于基准投资组合。
-
- 自我控制 – 相比未来较大的收益,人们倾向会选择眼前较小的收益。
斯坦福大学曾进行一项著名的试验:孩子们可选择立即得到一个棉花糖,或者等候15分钟可获得两个。大多数孩子都不会等待。有趣的是,在后续研究中,这些愿意等待的孩子们日后的人生及事业都更为成功!
这项发现与投资关系密切。那些拥有自我控制力、储蓄更多或花费更少、并且更有耐心而不是盲目追求业绩表现的人,越有可能将来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
- 认知错误 – 当事实或证据与人们的传统认知相冲突时,人们倾向于合理化或者忽略这些证据。
传统观点认为,通过寻找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换手率较低的基金以及可信度高的基金,或者根据规模选择业绩好的基金,就可以预测投资表现。但事实上这些观点缺乏数据支撑,所以当认知与数据相冲突时,务必面对现实。
- 从众思维 – 人们倾向于随波逐流,尤其是当群体成员对彼此都非常了解的时候。有时这是由于群体成员不希望太过与众不同或偏差太远,担心受到攻击所致。这种从众思维的例子在投资领域屡见不鲜,例如:
- 市场或经济调查做出相似的预测。
- 不同均衡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很相似。其中部分原因是投资组合理论的进步,但也有可能是受到不愿过于偏离群体的倾向所影响。
- 短期决定,例如近期投资者由于加息预期而从债券转向股票,以期股息将提升回报,却忽视了债券的防守性及分散投资的功能。这种从众思维近来受到考验,部分公司的股息支付能力被质疑,而持有债券的投资者则获得了回报。
因此,谨记Vanguard集团的成功投资原则,并了解这些原则以及上述常见的投资者行为模式,可能比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回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