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市场为例,详解ETF投资成本中的折溢价因素
在上周的推送《ETF投资正盛,投资者应如何把握持有成本?》中,我们为投资者介绍了ETF的总持有成本主要由费率和买卖价差等各种费用构成。下面,我们将解析ETF总持有成本的第三大要素——折溢价,即ETF交易价格及其底层证券资产之间的差额。本文也将以美国市场为例,比较不同ETF资产类别的折溢价差异。
ETF的估值
ETF的申购/赎回机制
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反,ETF B的平均溢价虽然较低,但其波动性更大。投资者可能选择以高溢价买入,并以高折价卖出。如果投资者以64个基点的溢价买入,并以61个基点的折价卖出,那么其往返交易成本将高达 125 个基点(1.25 个百分点)。换句话说,以高折价卖出只会徒增投资者的初始成本。
因此,溢价较高但相对稳定会更有利于投资者。而相对于平均溢价而言,历史溢价的标准差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交易成本的水平。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日结束时公布的ETF折溢价通常仅为收盘时的数据总览,这些数据仅将ETF的资产净值与ETF在主要交易所的收盘价进行了对比。因此,该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ETF在交易日内相对其资产净值的实际交易价格。
不同ETF资产类别的折溢价差异
美国国内ETF
美国股票类ETF的市场价格通常能够与其净资产价值保持一致,且折溢价一般较小。这是由若干有利因素所造成的:一是买卖美国相关国内股票的成本较低;二是对美国国内股票和ETF进行同时定价相对较为容易;三是ETF的固定费用较低。换言之,美国国内ETF的定价相对简单,一般不会与其资产净值产生太多偏差。
非美海外ETF
由于非美海外ETF相关成分股所在市场和美国上市ETF的交易时间并不一致,因此确定其公允价值比较困难,进而导致海外ETF的折溢价更为明显。不仅如此,这些海外ETF还可能面临一些其他成本,例如较高的固定费用、佣金、印花税及其相关费用,以及外汇对冲成本和公允价值因子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海外ETF在申购或赎回过程中的精确性,从而导致折溢价的上升。
固定收益类ETF
固定收益类ETF通常以固有溢价进行交易,其净资产价值的计算主要基于:1)ETF持有的底层证券资产买入价格,或2)基金卖出所持证券的价格。固定收益类ETF的市场价格通常会接近ETF持有相关债券的中间价。该中间价反映了做市商为增设新的ETF份额而买入相关债券所需的成本——但为补偿增设份额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市场价格有时会高于中间价。
总结
注:
1某些基金或采用公允价值定价法,将资产净值设定在与底层证券资产官方收盘价不同的数值。
2ETF投资者可以按照资产净值进行交易,但此类交易通常需要通过高接触交易进行,并且在执行时会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型和买卖方向,在公布的净资产值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 所有投资均涉及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本金。
- 债券基金或面临发行机构无法按时付款,以及由于利率上升或市场对债券发行机构偿债能力产生负面看法,进而导致债券价格出现下跌等风险。
- 投资于海外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债券或面临国家/地区风险和货币风险。此类风险在新兴市场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