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美联储计划加快缩表,释放了何种信号?

美联储计划加快缩表,释放了何种信号?

Want create site? Find Free WordPress Themes and plugins.
在通胀率处于40年来高位、劳动力市场依然吃紧的情况下,美联储宣布将启用新的货币政策手段。除了在5月4日将关键利率目标上调0.5个百分点外,美联储还将计划缩减资产负债表,这也是后疫情时代政策正常化的又一举措。
在政策利率接近或低于零、已经无法进一步下调利率的情况下,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从而扩大资产负债表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成了美联储及其他央行会采取的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非常规举措。如今,随着利率上升,美联储自然也选择开始缩表。
先锋领航认为,相比于之前实施的量化紧缩政策,美联储此次的缩表计划步调略显仓促。考虑到美联储通过缩表政策退出刺激手段的相关经验不足,因此,市场对这一举措给予的高度关注并非意料之外。 

美联储加快量化紧缩步调的原因

美联储计划从6月1日起,对其规模为8.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减缩,届时将不再购买已经到期的国债和机构抵押担保证券,上限分别为每月300亿美元和每月175亿美元。从9月1日起,缩表上限将提升至每月950亿美元,其中到期美国国债为600亿美元,到期机构抵押担保证券为350亿美元。
美联储在不久前的3月才停止购买债券,可见本次紧缩比上一轮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要提前许多。早前美联储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于2014年结束了量化宽松政策并停止购买债券;然而直到2017年,美联储才开始采取缩表手段。且彼时的最大缩减量也仅约为本次预期缩减量的一半。
此次缩表步调加快的背后有三大成因:
1、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过于庞大,其规模远超于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理想范围。
2、经济发展处于商业周期的较成熟阶段且呈升温趋势,和2014年的情况相比,经济的产出缺口更小,失业率更低,通胀率更高。
3、美联储在缩表举措的沟通和执行层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判断金融市场与金融环境的反应方面或将更有把握。

为何利率仍将是美联储的主要调控手段

美联储将继续以利率作为主要的政策调控手段,同时在广泛市场共识的基础上推进缩表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可预见性以减少市场波动。鉴于这一考量,以及缩表可能导致收益率曲线长端利率大幅上升的担忧,美联储并没有选择主动出售投资组合中的证券,而是设定了债权被动到期的月度上限。
同时,资产负债表的最终规模,以及这一规模能否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也将是美联储何时结束缩表的考量因素与指导方针。当前的资产负债表的最终规模尚未确定。然而,如上文图表所示,先锋领航预计资产负债表的最终规模将稳定在GDP的18%左右,或略高于5万亿美元。之后,预计美联储的缩表举措将放缓或终止,届时其资产增长将与经济规模相匹配。除非缩表进程停滞,或者该计划在执行中发生重大偏差,否则预计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或将于2025年底左右达到预期水平。 

各国央行所面临的挑战

美联储的紧缩计划伴随着多重挑战。紧缩政策步调及幅度的预测将更有难度;同时,美联储不再扮演市场买家的角色,债券估值将不得已降低以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的买方,从而波及整个金融市场。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发达国家央行也将采取加息和缩表措施,让局面更为复杂。
正如我们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先锋领航2022年全球经济及市场展望:力求平衡》中所提到,决策者如何有效地解决退出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将是2022年甚至未来的一个重要议题。从短期来看,先锋领航的经济分析团队维持此前观点不变,预计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增长将会有所放缓,但全年总体势头仍保持强劲。美国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指标同样有望在全年趋于缓和,但依旧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各国央行当前面临着稳定通胀的挑战,而政策利率上调的节奏与效果或许依旧是未来的焦点。

注:

·所有投资均涉及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本金。

Did you find apk for android? You can find new Free Android Games and apps.


责任声明

本文件的内容及文件中包含的任何附件/链接仅作为一般信息,而非投资建议。此类信息未考虑投资者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及个人需求,并非设计用于替代专业意见。投资者应在作出投资之前,根据自身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及个人需求就有关投资产品的适用性寻求独立专业意见。

本文件的内容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链接均诚实提供。请注意,此类信息自公布后可能已过时,而来自第三方的任何信息不一定得到Vanguard公司及其所有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统称“先锋领航实体”)的认可。

本文件包含其他资料的链接,该等资料可能是在美国编制以及可能受先锋领航实体委托编制。此类资料仅供参考,可能并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此类资料可能包含附带提及的领航实体发行的产品。

先锋领航实体对任何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先锋领航实体对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承诺。特别是,来自第三方的任何信息不一定得到先锋领航实体的认可,先锋领航实体并未检查此类第三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

未经先锋领航实体明确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在任何其他出版物提及本文件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链接的任何部分。本文件中任何附件及链接中的任何信息均不能脱离本文件及/或从文件中另行分出以散布。

本文件由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先锋领航上海”)发布。先锋领航上海是由先锋领航实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成立的全资拥有附属公司。

本文件所述的基金 (如有) 未经中国监管机构注册或批准,因此不构成在中国向公众提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或中国的其他任何适用法律规定认购基金的要约邀请或招揽。

本文件的内容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链接仅作一般信息之用,不构成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或投资顾问服务或发布证券研究及分析报告服务,不得视为任何招揽或建议。

目前在中国并无任何直接或间接向中国公众出售或发售的Vanguard基金。此外,未事先获得中国相关机构的批准,任何中国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直接或间接购买任何Vanguard基金或其任何受益权益,除非通过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渠道。获得本文件的人士须根据发行人的要求遵守这些限制。

本文件的内容受版权、商标及其他形式的专有权利保护。不得复制、出版及/或分发任何取材自本文件的信息的衍生作品。

© 2022 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