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系列(二):我们真有自己想象中那样擅长投资吗?
一项著名的研究表明,93%的美国人都认为自己的车技优于大众平均水平[1]。然而,哪怕仅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个百分比都不符合逻辑。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车技特别牛,可事实呢?并不尽然。而我们生活其他方方面面的过度自信偏差,也恰如上述驾车研究揭示的那样。
简言之,想当然把自己视作“老司机”是后患无穷的。同样,投资方面的过度自信也会危及我们的财富。
试想,作为投资者的你一连挑中了好几支盈利的股票或基金,你多半就会把成功归结为自身的投资能力。或许真是能力使然吧,但这也可能只是运气而已。然而,无论是能力还是运气,近期投资的成功都可能会使自己备受鼓舞、进而去冒更大的风险,这,才是关键所在。虽然更大的风险或带来更大的获益,但是这同样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冒险是否真的值当?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不仅会冒更大的风险,而且交易也多半会更为频繁——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回报受损。巴伯(Barber)和欧迪恩(Odean)教授在六年当中详细研究了78000个经纪账户、分析了三百余万次交易,旨在比较并了解这其中20%交易最频繁的投资者与20%交易最不频繁的交易者在投资回报层面究竟有何异同。
结果令人讶异:自信满满、交易频繁的投资者年化收益率为11.4%,而交易较不频繁的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则为18.5%[2] ——具体来说,交易频繁的投资者投资9000元,在六年后将获益25000元,反观交易较不频繁的投资者,则会在同等投资的基础上于六年后获益36000元。此外,巴伯和欧迪恩教授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投资者相较于男性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更低、回报也相对更高。
而最可怕的是,人们往往都是难以察觉自身的过度自信(尤其是在投资方面)。因此,下次准备交易之前,请各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投资涉及风险,包括损失本金
*6769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Ola Svenson, “Are we less risky and more skilful that our fellow drivers”, Acta Psychologica.
2. Barber and Odean, “The courage of misguided convictions”. 1999, 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