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良好的投资习惯
近期持续走低的市场行情让人们开始聚焦于优秀投资者,研究他们共同的特质。但是与其研究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在市场动荡时期如何避免不良投资行为的角度来展开讨论。
市场择时不可取
投资界有这么一句话:“投资关键是时间,而非时机”。先锋领航在此也对这句话进行了剖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深意。
市场择时的困难之处在于,投资者必须同时把握以下五个因素方能成功抓住市场时机:
- 正确识别能够反映短期市场回报的可靠指标
- 正确选择抛售资产类别或退出市场的准确交易日
- 正确选择再次买入资产类别或进入市场的准确交易日
- 正确决策配置的规模和交易资金来源
- 以低于预期收益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买卖价差)执行交易
仅是偶尔一次将五件事都做对,并不足以从市场择时策略中获益。投资者必须不断地反复成功实践才能得到实际收益。
作为佐证,我们就美国市场历史数据进行了回测研究,下图显示了以传统的平衡投资组合(股债六四配置)为基础,1000美元投资组合在各种情况下的回报。如图所示,与平衡投资组合相比,一个投资者即便当时做出投资选择的准确率为100%,其在跨度超过25年的时间段内实现的年化回报率也仅比传统平衡投资组合高出0.2个百分点;如果投资者有75%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其最终投资结余也只比基础投资组合多出252美元;而如果投资者只做对了一半的投资选择,那么其回报表现就会低于平衡投资组合。本研究未计入交易成本,如计入,则择时策略所获得的超额回报会更低。
市场择时的另一个难点在于,不仅要知道何时进入市场,还要明白何时退出。当您投资组合中的金额由于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而起伏不断,此时暂时退出投资听起来的确颇有道理。然而,先锋领航有分析表明,在新冠疫情引发的波动期间,80%抛售股票并套现的投资者的表现反倒不如那些继续投资的投资者。在套现过程中,这些投资者无意中永久性地锁定了亏损,他们的投资组合也失去了在市场随后复苏时获利的机会。
这表明抓住准确的投资时机确实不太可能,同时,在不恰当时撤出市场也会有相应的代价。
把投资交给时间,并坚持定投
把投资交给时间即是将复利理论付诸实践。虽然过去的表现并非未来表现的保证,但根据先锋领航的指数统计图表显示,如果在1992年投资1万美元于美国股票,在30年内对这笔投资保持不变,这笔钱将增值为182376美元;同样,假设从2005年开始将1万元投资于中国A股沪深300,至今将增值到约38230元。
更重要的是,如下图所示,以美国市场为例,假设我们在过去30年期间,每月增加250美元或500美元的投资,至今投资组合余额将分别累积到近300万美元或近500万美元。
图表:定期投资的力量
高点买入并被套牢
了解到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亏损可能会吓退许多投资者,而当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则可能会吸引到更多投资者追涨,但最终可能的结果是被套牢在顶点。
经历过或听过A股07、08年极致行情的投资者都应该吸取教训:A股从2005年998点一路上涨到2007年5月29日的4335.96高点,涨幅高达335%,6月短暂回调后一路上涨至10月16日的6124.04点,一波牛市方才结束。期间大多数股票非理性的疯狂上涨,而大多数股民都赚到了钱,新开账户数明显增加,投资者入市积极,交易日趋活跃。截止到2007年底,期末股票账户数约11287.27万户;其中,期末A股账户数为11052.96万户,比上年增加3735.42万户,增长51.05%;B 股账户234.31万户,比上年增加69.75万户,增长42.39%。但随着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到来,股价又回到了起点。很多当时在高点买入的投资者可能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套。
虽然买在高点很痛苦,但是如果投资者在的熊市期间可以继续保持投资,持续拉低入场成本,并从后续的反弹中获益,也可能弥补一定的损失。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历史市场数据的时间跨度较短,也不能确保未来投资回报的实际表现。
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投资者,但我们肯定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持之以恒地学习,从而避免成为“糟糕的投资者”。
注:
- 所有投资都有风险,包括损失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