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上最强春节档,谈中国政策正常化进程
去年春节受疫情影响,贺岁档电影纷纷撤档,而今年春节大批按捺多时的观众终于重回电影院、重拾这一新春佳节的保留项目。与2019年相比,票房收入在2021年假期高峰期增长了三分之一。其中,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一),全国3400多万观众走进电影院,全天产生票房超17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的单日总人次和单日票房的纪录。
尽管影院上座率出于防控疫情需要被限制在75%以下,但截至2月18日0时,春节档电影实时总票房已突破80亿元,突破了多项纪录,成为了“史上最强春节档”。
我们盘点了2021年贺岁档电影上映20天的票房排名:
从新春电影票房表现就能看出,中国作为最先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国家,如今民众的日常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相比于大多数大型经济体,中国在控制疫情和相关影响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在为经济增长提供进一步财政和货币支持方面的压力要小于其它国家。
随着中国成为首个从疫情中恢复的主要经济体、且经济增长在2020年第四季度已重回到疫情前轨迹,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平衡上,开启政策正常化之路。但这并非一路坦途,政策正常化仍旧面临重重挑战。
票房表现侧面反映了积压的需求
从票房数据来看,随着疫情好转,消费者压抑已久的需求将会得到释放。与此同时,包括测量集装箱船数量和地区交通拥堵在内的其它高频指标均表明经济已基本恢复正常。中国2020年第四季度GDP增长6.5%,高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
尽管新冠疫情的防控延续到了今年春节,但相比2020年,今年防控举措对经济的影响则温和得多。去年采取的封锁是全国性,而从2020年12月下旬一直到2021年2月22日,受疫情影响区域GDP仅占到全中国的4%。
去年封锁措施的时点使得大量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在自己的家乡,从而推迟了节后复工时间。今年则是在春运之前就鼓励大家就地过年,并允许提早复工复产。由此带来了工业和建筑业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从而抵补了消费和服务业的一些薄弱环节。
我们此前分析认为,对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说,货币和财政政策仍需加码,旨在维持经济复苏并提振通胀预期。但对中国而言,疫后政策正常化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拖累。
我们预计,到2021年,信贷增长将放缓,政府债券发行量下降,财政赤字也将减少。现阶段的问题不再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而是正常化的步伐和规模。我们预计政策收紧将是逐步推进的,且取决于经济表现。中国将在2021年3月15日发布2021年首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关键数据,相信彼时我们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中、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强国,在平衡增长稳定和金融稳定方面持续面临挑战,包括杠杆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泡沫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我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就讨论了中国在平衡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方面的工作,或可解释中国官方GDP数据所体现的显著平稳性。我们在最近一篇研究论文中也提出了一种替代性方法,或能更好地追踪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此外,中国也必须在短期和中期的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这同样也是发达市场政府所共同面临的挑战。过于激进或未有效沟通的政策正常化手段都可能会直接对金融系统造成压力。这种情况在中国时有发生,比如今年一月银行间利率大幅攀升、流动性紧缩,以及2020年下半年信用债市场违约风波。要彻底走出疫情阴霾、从史无前例的经济创伤中恢复,不管是中国还是其它国家政府,政策决策都要保持灵活性,加强对经济和市场数据的分析。然而这些数据不断变化,有时释放的信号颇为混杂。为了避免过度的市场波动阻碍经济增长,政府需要与市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坚持审慎的路径方针。
特此感谢先锋领航经济学家杨思悦(Beatrice Yeo)对本篇评论文章所做的宝贵贡献。
注:所有投资都有风险,包括损失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