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 > 为什么我们既信奉被动投资,也相信主动投资

为什么我们既信奉被动投资,也相信主动投资

Want create site? Find Free WordPress Themes and plugins.

在谈论主动管理型基金与被动管理型基金时,不少投资者持有非此即彼、二者选其一的观点。但我们都相信上述二者之间最确切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在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时,主动式管理与被动式管理这两种策略均有各自的用武之地。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许多诸如“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否已死”、“指数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是否会变得过大以致走向失败”之类的问题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Vanguard这样一家推广了指数投资的公司听到这样的回答,可能会有点难以理解。但我们在创立伊始就是一家进行主动式管理的基金公司。如今,Vanguard也管理着超过8千亿美元的主动管理型资产,是世界第三大主动型基金管理公司[1]

如果不相信主动管理型基金公司能够成功,那么我们就不会提供主动管理型基金。但是,坦白说,主动式管理要成功并不容易。当投资者考虑以何种投资方式达成投资目标时,关键不在于究竟是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还是被动管理型基金,而在于如何打造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当主动管理型基金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时,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跑赢市场的几率。我们的研究已经一再证明,主动管理型基金跑赢基准指数有三个重要因素,分别是:低成本、顶尖人才和足够的耐心。

在这三个因素中,成本是最稳定且最有效的业绩预测指标。投资公募基金和ETF时,投资者少付出的成本,就是多得到的收益,如图1所示。

1:基金收费和业绩之间的反向关系

跑赢相应基准指数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比例

注:数据截至20141231日。由于手续费率的问题,大多数指数基金还是未能跑赢基准指数。我们的分析是基于每个时期开始时美国投资者可购得的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手续费率和基金收益率。当存在多个股票类别时,利用最早、最低成本的单个股票类别来表示某只基金。将各只基金的业绩与其招股说明书基准的业绩进行对比。出于分析目的,被并购或平仓的基金被认为表现不佳。包括以下基金类别:小盘股价值基金、小盘股增长基金、小盘股混合基金、中盘股价值基金、中盘股增长基金、中盘股混合基金、大盘股价值基金、大盘股增长基金、大盘股混合基金。尽管这种趋势有利于低成本基金,但是这种趋势自身并不能始终识别将会跑赢大盘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观察四个重叠时期的平均值可以看到,36%的基金跑赢了基准指数,但仍然远远低于50/50的几率。

数据来源:Vanguard集团根据晨星公司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

然而,顶尖人才和低成本能否兼得呢?发掘优秀的基金经理本身就是一项技能。不少学术研究都已经对此提供了快捷的方法。但业内多数人一直在使用Vanguard创始人约翰•博格1984年提出的“4P”准则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人(People)、投资哲学(Philosophy)、投资组合(Portfolio)和投资业绩(Performance)。但是,如果这些指标是有效的而且被广泛使用,那么为什么主动式管理的整体成功率依然不高呢?首先,这些因素的应用是主观的而非公式化的,人的判断力和评估流程的稳定性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其次,以较低成本获得顶尖基金经理(那些懂得如何跑赢市场的基金经理)加盟非常不易,并且一些机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障碍。[2]

接下来是耐心,这是一个投资者想要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要素。主动管理型基金跑赢大盘的道路未必平坦。分析表明,基于历史经验,投资者要对主动管理型基金拥有极大的耐心。很多投资者都以为,如果能够找到一流的基金经理,就会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然而Vanguard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不应将短期业绩作为买进或卖出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主要依据。有些基金虽然在短期内表现不佳,但在长期内还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对主动管理型基金感兴趣的投资者应该明白,为了增加成功几率,他们必须愿意且能够承受所投资的基金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益率低于基准收益率的情况。如果投资者因为回报率的波动而放弃长期投资,则所获得的回报将会大大缩减。[2]

投资者有成千上万种选择。了解主动管理型基金成功的关键,可以帮助投资者有效地进行选择。同时,即使是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回报低迷的时期,投资者在这种时期尤其需要保持耐心。

*447722

注:

所有投资均涉及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本金。

多元化投资并不能确保始终盈利或不受损失。


[1] 来源:Vanguard,截至20175月底。(请参见Vanguard active funds – one of the industry’s best kept secrets,网址http://test.vanguardinvestor.co.uk/articles/latest-thoughts/investing-success/vanguard-active-funds-best-secrets

[2] 参见Vanguard研究报告(Keys to improving the odds of active management success,网址:https://advisors.vanguard.com/VGApp/iip/site/advisor/researchcommentary/article/IWE_InvResKeysToImproveTheOdds
Did you find apk for android? You can find new Free Android Games and apps.


责任声明

本文件的内容及文件中包含的任何附件/链接仅作为一般信息,而非投资建议。此类信息未考虑投资者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及个人需求,并非设计用于替代专业意见。投资者应在作出投资之前,根据自身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及个人需求就有关投资产品的适用性寻求独立专业意见。

本文件的内容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链接均诚实提供。请注意,此类信息自公布后可能已过时,而来自第三方的任何信息不一定得到Vanguard公司及其所有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统称“先锋领航实体”)的认可。

本文件包含其他资料的链接,该等资料可能是在美国编制以及可能受先锋领航实体委托编制。此类资料仅供参考,可能并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此类资料可能包含附带提及的领航实体发行的产品。

先锋领航实体对任何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先锋领航实体对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承诺。特别是,来自第三方的任何信息不一定得到先锋领航实体的认可,先锋领航实体并未检查此类第三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

未经先锋领航实体明确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在任何其他出版物提及本文件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链接的任何部分。本文件中任何附件及链接中的任何信息均不能脱离本文件及/或从文件中另行分出以散布。

本文件由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先锋领航上海”)发布。先锋领航上海是由先锋领航实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成立的全资拥有附属公司。

本文件所述的基金 (如有) 未经中国监管机构注册或批准,因此不构成在中国向公众提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或中国的其他任何适用法律规定认购基金的要约邀请或招揽。

本文件的内容及本文件所含的任何附件/链接仅作一般信息之用,不构成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或投资顾问服务或发布证券研究及分析报告服务,不得视为任何招揽或建议。

目前在中国并无任何直接或间接向中国公众出售或发售的Vanguard基金。此外,未事先获得中国相关机构的批准,任何中国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直接或间接购买任何Vanguard基金或其任何受益权益,除非通过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渠道。获得本文件的人士须根据发行人的要求遵守这些限制。

本文件的内容受版权、商标及其他形式的专有权利保护。不得复制、出版及/或分发任何取材自本文件的信息的衍生作品。

© 2022 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