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依据,佐证多元化投资的必要性

多元化投资组合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投资策略,其背后的两个根本性依据:风险与回报。
风险方面体现的多元化优势较为简明直接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心理,并不希望其持有的投资出现大幅价值波动。通过同时持有多类相关度较弱的资产,投资者可以有效避免投资组合受到不必要波动的影响。各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越低,多元化效益就越明显。通常而言,股票和债券的回报呈相反走势,在过去的20年里股债平衡的投资组合收获了较为强劲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另外,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投资者也需要考虑在同一资产类别内进行多元化配置,以降低某一单只证券大幅下跌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冲击与影响。
投资回报方面实际也体现了多元化的好处
以股票为例,美国标准普尔500(S&P 500)等宽基股市指数的回报,一般是由少数股票产生的高额回报拉动的,就比如近几年以苹果(Apple)和英伟达(Nvidia)等为代表的科技股表现优异,带动了整体市场回报。
一些投资者可能以为,一个基于自己的“最优选择”所构建的集合型投资组合,才是跑赢市场的最可靠途径。这种策略成功的前提是,这个组合仅持有少数经由主动挑选的最佳股票,从而组合回报免受那些表现一般、或者表现不好的股票拖累。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没有人能够确保主动选择一定都是最优的,这种投资组合的回报很可能会为一些“不够正确、或者错误的选择”买单。研究表明,集合型投资组合实际上是降低了持有能带来可观回报的股票的可能性。一方面,投资者很难持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每次判断失误后要重新挽回损失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换言之,与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资组合相比,持有少量股票所带来的高波动性可能会拖累投资的整体表现。
例如,假设有两个投资组合,每个组合的初始价值均为100元。投资组合1的波动性较低,假设其第一年的回报率为5%,第二年的回报率为- 5%。而投资组合2波动性较高,假设第一年回报率达到了40%,但随后第二年为-40%。如果只看两个组合两年的回报率平均值都为零,似乎并无差别。
但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复合回报。投资组合1的本金损失其实并不大,第二年下跌之后到年底还有99.75元,但大起大落的投资组合2的价值就仅剩84元了。这种高波动性对投资组合收益产生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波动性拖累”。而“波动性拖累”的反面则是,更多元、波动性更小的投资组合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复合回报,因为多元化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
我们还做过一个随机构建不同规模的投资组合的模拟实验,各投资组合表现不一,然而,结果表明资产相对集中的投资组合的确更容易受到波动性拖累的影响,例如,根据我们的研究,由随机选取的5只股票所构成的投资组合中,表现优异的投资组合的平均超额回报率(以罗素3000指数为基准)为2.4%;而那些表现欠佳的投资组合的平均损失数值更大,达到了-3.8%。平均回报和损失之间的不对称性凸显了“波动性拖累”对高集中度投资组合的负面影响——即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时所获的回报往往小于错误判断所致的损失。而随着投资组合中股票数量的增加,波动性拖累的影响则随之减弱。
我们认为即便时持有10只甚至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集中度也偏高,很难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成功机会。只有当一个投资组合的股票证券持有量达到50至100的范围之间,即回报和损失更为平衡的情况下,回报表现优异的概率才会显著提高。
一个资产较为集中的投资组合持有市场上那少数几只绩优股的可能性较低;同时还增加了因波动性过高而导致业绩欠佳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多元化投资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同时减少波动性拖累对投资组合收益的影响。
注:
·所有投资均涉及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本金。